日期:2011-10-26
轉載自:「國際道家學術總會粉絲網頁」
道術部-易經占卜牌
『國際道家學術總會』總會長 李亨利博士 指導
『中華民國道家學術研究會』學友 郭丁榮 撰寫
根據『國際道家學術總會』總會長 李亨利博士所創『道家易經占卜牌』中有『柳』的卦有:
『需卦、屯卦、蒙卦、坤卦、隨卦、賁卦、
大壯卦、萃卦、渙卦、節卦、未濟卦、既濟卦』
《開河記》記述,隋煬帝登基後,下令開鑿通濟渠,虞世基建議在堤岸種柳,隋煬帝認為這個建議不錯,就下令在新開的大運河兩岸種柳,並親自栽植,禦書賜柳樹姓楊,受與帝王同姓之殊榮,從此柳樹便有了“楊柳”之美稱。
因「柳」與「留」二字諧音。所以古人常以此暗喻離別。
章台柳 (有一則動人的故事)
韓翃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
柳多種於簷前屋後,常作故鄉的象徵。
柳絮飄忽不定,常作遣愁的憑藉。
折柳 折柳贈別之俗始於漢朝。
“折柳”一詞最早見於六朝無名氏所撰的《三輔黃圖》一書。
此後“折柳”在詩文中為送別的同意語。
古人贈柳,寓意有二:
一、是柳樹易生速長,用它送友意味著,無論漂泊何方都能枝繁葉茂,而纖柔細軟的柳絲則象徵著情意綿綿。
二、是柳與“留”諧音,折柳相贈有“挽留”之意。
|
蒲華作品:
“海派四傑”之蒲華
蒲華(1832-1911年),字作英,原名成,初字竹英,秀水(今浙江嘉興市)人。別號胥山野史、種竹道人。“清末海派四傑”之一,齋名芙蓉庵,寓滬時齋名九琴十硯樓、不染廬。早年在家鄉結社吟詩,中年客遊寧波、台州等地,晚寓滬上數十年,賣畫自娛。工山水、花卉,尤善寫墨竹,用筆疏放豪宕,墨沈淋漓,氣息渾厚,精於濕筆。人說“蒲華的墨竹濕漉漉滴得出水來”。這幅傳藏了百餘年[作於光緒壬辰十八年(1892年)]的《墨竹圖》,至今仍然“青翠欲滴”。他的墨竹,百年間無人可與倫比。欣賞他的墨竹的,稱譽他為“蒲竹”。
|
古人射柳之說(百步穿楊):
【典故】楚有養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而百中之。
《史記•周本紀》
柳是美好的象徵。
柳葉初生,似睡眼剛展,故稱“柳眼”。
李商隱《二月二日詩》:
“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
女子秀眉細長為柳葉,喻為“柳眉”。
王衍詩《甘州曲》:“柳眉桃臉上勝春”。
女子身腰若柳條柔軟,故稱“柳腰”。
韓屋詩:“柳腰蓮臉本忘情。”
”晉代衛灌的書像柳葉,世稱“柳葉篆”。
柳絮散落為絮綿,又稱“柳綿”。
晏殊《寓意詩》: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蘇東坡有
“枝上柳絮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詞句
《詩經•采微》有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兮,雨雪霏霏”
唐賀知章的《詠柳》詩最著名、最傳神,詩曰: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更有戴柳習俗曰 : “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
含有願春色長留人間,永保青春的意思。
柳既是很容易扡插的樹種,又是極易長大的速生樹木,戴柳又有前程發達之意。
待續.....
回到目錄
按 加入『國際道家粉絲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