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福濱 教授

現任:
輔仁大學主任秘書
輔仁大學哲學系系主任、
學歷:
中國文化大學國家博士(哲學)
輔仁大學哲學碩士
輔仁大學哲學學士
經歷:
輔仁大學文學院院長
輔仁大學全人教育中心主任
輔仁大學哲學系系主任、所長
輔仁大學推廣部主任
輔仁大學課務組主任
哲學與文化月刊社社長
中國哲學會秘書長
中國哲學會常務理事
中華人文展望學會監事
輔仁大學教友福傳聯誼會會長
中興高中教務主任
學術專長:
先秦哲學、兩漢哲學、宋明理學
專家:沿用繁體字讓台灣國學未中斷
國學在台灣的教育中一直佔有很高的地位,而兩岸學者都認為台灣地區的國學也是中國保存和傳承最為傑出的。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隨著大陸國際地位的提升,國學的發展也越來越受重視。
記者專訪了輔仁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的兩名國學專家,對兩岸國學文化差異進行了解析。
專家支援
黃樸民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常務副院長
陳福濱 中國哲學會秘書長、台灣知名國學專家
國學對比 內涵
台灣囊括經史子集
大陸傳承多民族文化
在兩岸學者看來,對國學的界定和內涵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也有細微差別。 台灣國學專家、輔仁大學教授陳福濱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經”、“史”、“子”、“集”這四字基本上包括了所有的國學範疇,是中國文化精髓的一部分。 在大學裏,國學包括文學、史學和哲學三門學科,並且這三門學科一般是不分家的,都設在文學院底下。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院長黃樸民教授則認為:“國學的宗旨在於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在人大國學院,學生的學習研究分為“大國學”和“新國學”,不單單是漢人的國學,還包括少數民族共有的國學,不再局限于“經史子集”。
現狀 台灣國學篇幅減半 大陸還沒專業學位
在台灣,現在的國學已經受到很大衝擊。 據陳福濱教授回憶,自己當年上學時台灣的國學教育很旺盛,自己在小學時就開始學習用毛筆寫作文,初中已經熟讀孔孟所有文章,高中到大學學習了《古文觀止》中近3/5的文章。 在過去教育中,台灣的國學佔整個國文教材中的4/5,而上世紀70年代後,國學的部分只佔了國文教材中的2/5,隨著台灣越來越開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哈韓、哈日。 此外,台灣國學專業畢業的學生並不太好就業,所以在大學中,國文和哲學並不算非常熱門的專業,但一般家庭會從小進行普及,大學專業會有很多學生出於興趣去報考和研究。 黃樸民告訴記者,目前大陸的國學主要是學者進行研究和教學。國學還沒有自己的專有學位,身份不夠明確。 目前的國學教師,都是“文史哲”分科教育培養出來的,我們的知識結構和老一輩的國學家王國維先生等比還相差較遠。 因此國學教育不單單是培養學生,也是培養教師的問題。
台灣地區國學教育流程圖 3-5歲: 學習《三字經》和《弟子規》 小學時期:課外讀物會有很多古詩詞,要求學生熟讀背誦 初中時期:學習《論語》、《孟子》中的大多文章 高中時期:要求閱讀《大學》、《中庸》 大學時期:《史記》等古書,並加強訓詁學等教程 原因探析 歷史 台灣:國學研究一直未中斷 兩岸的兩位學者均認為台灣是目前中國地區國學保存最為完整和發展最好的地區。從歷史上看,台灣的國學發展一直是持續不斷的。 另外,台灣多年來一直使用繁體字,這讓台灣人對古文和古籍能有很好的理解能力。
轉錄自 : http://big5.ifeng.com/gate/big5/news.ifeng.com/taiwan/3/detail_2011_09/10/9098432_0.shtml
按 加入『國際道家粉絲團』!! |